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静静的顿河》
眼前呈现触目惊心的学校食堂速冻、变质食品,小编我再也无法忍住内心的愤怒,希望自己就是那孙悟空,直奔天庭大闹天宫一场……
回想孩子当初不止一次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家吃饭”这些话,都被我义正言辞的拒绝,“其他孩子都能在学校吃,都吃的好好的,你为什么要搞特殊化。以后你走向社会,还有更多不适应的地方,难道都要回家来?”
相信有不少的爸爸妈妈都说过我同样的话……
我们一边做着让宝贝更好的事,一边却做着伤害他们的行为,还全然不知,自以为自己的选择总是对的。
从没蹲下来或是俯下身去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总认为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就是对他们无端的溺爱,现在,多想时光倒流,哪怕是溺爱一回也愿意。
-02-
几乎每位父母都能从刚荣获奥斯卡短片奖的《包宝宝》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对孩子的那份舔犊之情,经过十月怀胎,迎来与宝宝的蜜月期,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我们就这样一路小心翼翼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出去,经历风雨洗礼,期待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拼劲全力培养孩子,只为让他们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人生,与幸福非常接近的人生,可培养之路不由父母独立完成,更多还要依赖学校,仰仗社会。虽然我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在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成长。
面对这个我们必须选择的生存环境,我们到底该信任还是质疑?
不信任又能怎样?
质疑又能如何?
信任是一份让人身心愉悦的情感,它能激发人体产生更多的多巴胺(Dopamine),有助于人体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每个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身处值得信赖的环境,我们才能把有限时间精力用于更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当我们看到如此的不美好就在身边,一直悄无声息作用于我们一向呵护备至的挚爱之人,让每位父母情何以堪?我们始终保留“学生食堂应该比外面纯商业餐饮放心”的侥幸心理,可现实一次又一次给了我们响亮的耳光,我们又以何为界为孩子们选择去留空间?仅靠一面授牌去佐证?
毒奶粉,过期疫苗,毒跑道,咸猪手老师,暴力室友,变质食品……
孩子的成长路上基本安全得不到保障是父母最大的痛,这既不是天灾也不是靠孩子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幸免和阻挡的,它是人祸!
这片净土肿么了?
-03-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都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
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
——冯骥才《没人会尊重一个文化上自我糟踏的民族》
学校是除了医院距离生命最近的地方,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取决于这片土壤的健康和文明程度,全社会对这片土壤的尊重与信任也理应达到最高级别。而今,这份被迫付出的尊重与信任荡然无存,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最有文化气息的土壤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无疑背叛了自己,纵有成千上万种理由推脱,都无法再承接善良人的信赖。一个肩负教化人性和普及文明的文化圣地把自己置于一个利益至上的散发恶臭之地,我们的未来又该何以为继?
-04-
《基督山伯爵》里有这样一句:“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
我并不认为掘出这样的内幕算得上是一次矿藏的开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有生命为此付出了代价。愤慨之余,感到庆幸的是这样的行为终被一次次揭穿,在感谢每位较真的“勇士”同时,我依然会告诉孩子要宽容,要感恩,一生要用良知和道义去行走天下,当然也期待美好的生命都能被良知和道义善待。
我还想说社会的美好和谐终不靠盲目的信任得来,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风向标时,我们只渴望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长效机制来维持所谓的美好与和谐。
对于让本次事件公诸于众的所有人,说他们是孩子的“保护神”也好,是不法分子的“卧底”也好,都应该感谢他们,他们是本次灾难的终结者,是所有戴罪灵魂的超渡者,更是学校食堂供应链制度完善的先行者,所有与过错息息相关者唯有直面,承担责任,拿出最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来赢得人心与谅解,创伤才能慢慢治愈,社会方能进步。反之,只能走向罪恶的深渊……
最后,我只想对我的孩子说一声:
宝贝,对不起……
愿你和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越过险滩走向美好未来。